关于皮塔饼你了解多少?

皮塔面包机和隧道炉

阿拉伯皮塔饼历史悠久,品种繁多。 《环球时报》记者品尝了很多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大饼。它们在口味、配料、制作方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。统计显示,一些阿拉伯国家将在馅饼的数量、重量、材料或供应方面遇到问题,阿拉伯世界正在经历“大馅饼危机”。作为阿拉伯国家大多数人的主食,馅饼价格高企可能引发政治和社会危机。

种类繁多的皮塔饼面包

皮塔面包作为阿拉伯人的主食,当之无愧。通常,阿拉伯餐馆的皮塔饼是免费的。阿拉伯大饼的烘烤方式,分为两种:机制法 皮塔面包生产线 和手工制作。刚出炉的皮塔面包分上下两层,外层焦黄,内层嫩滑,热气腾腾,鼓鼓的像个小皮球。不同的阿拉伯国家有不同的馅饼。

比如在阿拉伯各国非常流行的黎巴嫩大饼,饼皮扁平坚韧,很有嚼劲,吃后回味甘甜。约旦的大饼很多都是在石头上烤制而成,形状凹凸不平,特色鲜明,入口有嚼劲。摩洛哥大饼厚实厚实,个头很大,吃起来很馋人,有一种饱足感。阿联酋、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的贝都因人依然淳朴,用废弃的铁桶烤皮塔饼。虽然外观和卫生条件不尽如人意,但也能解饥。除了传统的米粉外,还有一种用粗面粉烤制或添加一些含有粗纤维的麸皮的埃及大饼。虽然进口的有点粗糙,但是含有微量元素,对健康有好处。

当你参观阿拉伯人的家时,你会看到桌子中央放着装满皮塔饼的篮子,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盘子围绕着星星,像月亮一样。盘子里色彩缤纷的菜肴让人眼花缭乱。有鲜红的番茄沙拉、碧绿的腌黄瓜条、翠绿的生菜、切碎的茴香、传统的阿拉伯霍姆斯酱、特色的白芝麻酱、还有切得很细的生羊肉泥,还有各种不知名的凉菜。吃这些“冷肉”,必须有馅饼来搭配,而馅饼则起到“勾画引导”的作用。阿拉伯人边吃边喊:“再来点皮塔饼!”

吃完饼和冷菜后,上热菜。大多数肉和鱼都是烤或煎的。这时,皮塔面包就在上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有的人吃蔬菜,有的人吃肉。有些人在饭后吃完硬菜后会习惯性地吃几口皮塔饼。

在埃及,吃皮塔饼比较讲究的人,通常会在大饼里塞上一些“团队”(埃及的一种素食豆丸子)、烤肉或自制的腌酸菜,蘸上薄薄的红烧酸菜。蚕豆酱或福尔摩斯酱,再配上一点咸、酸、爽口的橄榄。 《环球时报》记者每天都会接触到一日三餐吃大饼的底层民众。如果能有“蚕豆”作为配菜,生活就幸福极了。

在埃及本土语言中,皮塔饼的原意是“生命”。阿拉伯人经常谈论大饼。阿拉伯国家有句谚语:馅饼再大,锅也不是大。用饼与锅的关系来形容一个人格局大、境界宽广。

大饼:人们生活的“晴雨表”

大多数阿拉伯国家,政府在关系民生的蛋糕上投入了巨额补贴。因此,馅饼一般都很便宜,经济困难的人总是买得起馅饼。在埃及、约旦、叙利亚、黎巴嫩等国,人们只需要象征性地掏出几块铜板,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大饼了。可以说,馅饼已成为阿拉伯社会的“稳定器”和民情民意的“晴雨表”。阿拉伯国家智库网站近日发表文章称,馅饼涨价是引发2011年“阿拉伯之春”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由于气候干燥、战争频繁、人口增长过快,许多阿拉伯国家目前面临包括小麦在内的粮食短缺,不得不动用大量外汇进口面粉等生活必需品。例如,埃及是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,每年购买小麦约1000万吨,仅大饼每年埃及的补贴就高达30亿美元以上。即使在黎巴嫩这样的农业国家,情况也不容乐观。在谷物中,小麦是黎巴嫩饮食中最重要的部分,每人每年平均消耗130公斤,位居各类谷物之首。 2017年,黎巴嫩小麦总消费量为77万吨,其中本土小麦仅占16.9%,其余全部来自进口。同时,政府必须提供巨额外汇来补贴卖饼,否则价格太贵,会引起民众强烈不满和抗议,政府处境岌岌可危。

史前时期的阿拉伯皮塔饼

据阿拉伯学者研究,早在一万年前,史前人类就可以简单地烤皮塔饼。历史学家认为,当小麦和水的混合物放置在温暖的地方,释放出天然存在的酵母并产生膨胀的面团时,埃及人意外地发现了发酵的秘密,发酵皮塔面包应运而生。相传法老时代的埃及奴隶在给主人做面团时不小心睡着了。当他醒来时,发现烤大饼的火已经灭了,生面团已经发酵膨胀了,因为他害怕被师傅抓住。一边骂着,一边赶紧生火,把膨胀好的面饼放在炉子上烘烤,就这样,发酵大饼就诞生了。

皮塔饼是沙漠中贝都因人的口粮。有一种说法,贝都因人是最早发明大饼的人。

2019年8月,以色列科学家在古埃及陶器碎片中发现了一种有4500年历史的酵母。古酵母除了用作酿酒原料外,还被美国生物学家和古埃及学家制成面包和大饼,成功再现了古埃及皮塔饼的味道。